模組式學歷認證的基本概念是,學程模組化,使學歷認證更具彈性,同時也兼顧學歷的效力。
傳統學歷取得需在學校經過二至四年不等的學程,取得足夠學分後才能夠得到學歷。但是現代社會,尤其是近十年變化快速已經變成常態,造成許多人因為社會或經濟上的問題,無法順利地取得學位,不管是因為經濟或時間等因素。
如果學歷可以模組化,將可以省下許多教育資源、並增加取得學位的彈性,增進學校間尤其是大學間的良性競爭。
筆者讀大學時遇到一個問題,以機械系來說,四年連續的理論教學,似乎與業界的實際操作脫節,如果學歷可以模組化,學生可以讀完大一與大二的基礎課程後,選擇到業界實習一年,或繼續升級。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樣很奇怪,但是學校與業界的脫節更奇怪。
中間一年的實習,能夠讓學生在業界消化兩年學到的東西,同時對業界有實際的概念,也可以為大三或大四甚至研究所的學習方向有個概念。
比如學生對機械有興趣,但卻不確定自己的機械專才是什麼?是熱處理、加工還是自動化。在實習的過程中,對所學先有實際的概念,可以避免大三大四沒有方向,大四畢業到業界才發現自己的專業課程並非自己想要的。如果可以在大二後與業界合作,相信也可以縮短業界教育訓練的時間,節省學生與業界的虛耗。
對於學校來說,模組化是把學程拆開來銷售。乍看之下對於學校不利,但是能增加學程彈性反而讓原本無法一次讀四年的學生,可以化整為零,更有進修意願。學校只要注重課程的品質,不用讓一次學完的壓力讓潛在的學生卻步。
學生與教育部,也可以因為學程模組化,免於因為少子化與大專數量過多造成學校倒閉或併系的問題,也算是為大學與學系的過度膨脹提供解決的辦法。
模組化的概念,以大學機械系來說,大一是通識與基礎科目、如法學概論、心理學概論、微積分等,而大二就是應用力學等基礎科目。
大三則開始學習專業科目如汽車學,等具有專業成份的科目。
大四則是專業進階或研究所的基礎科目,如進階工程數學三。
模組化的學程與一般一次讀到底的學歷應視為等效。差別在於如果模組化的學程需增加類似證照能力的考試(學士能力考試),確定學力有一定程度。如果學程在不同學校修習,則學校可以設定要有哪些學分是在該校學習,才能取得學校的認證。也就是學校的認證是附加在教育部認可的學士學歷上,例如台大機械學士或教育部機械學士同等學力。
留言列表